主页 > 新闻 > 姬学友 | ​自顶至踵,浑身都是个艺术家

姬学友 | ​自顶至踵,浑身都是个艺术家

2020-01-10 15:23:30  来源: 中国美术家网

微信图片_20200110152645.jpg

自顶至踵,浑身都是个艺术家

一一从颜涛兄的岁末讲座说开去

文:姬学友

       新年岁末的安阳文化大讲堂,高朋满座,少长咸集。

       毫无疑问,这是一次渐入佳境引人入胜的人文讲座,这是一次气氛爆棚意犹未尽的艺术之旅!颜涛兄在安阳文化大讲堂的处女讲,就以这样一种极具魅惑力和感染力的魔性方式,在忠实的听众一步一回头的不舍中,欲罢不能似开似闭地落下了帷幕。

       事后我想,咏梅馆长作为安阳文化大讲堂的组织者和协调人,将颜涛兄的讲座安排在12月28日,也就是2019年的最后一次,肯定是费了一点心思的:演讲者的名人效应,艺术成就,基本受众面,以及现场气氛,诸如此类的因素,很自然都在考虑之列。但是,有一点她事先未必料得到,就是演讲的时间会不可思议却顺理成章地持续到中午一点,而且台上台下始终热度不减。其实不只她始料不及,连作为主讲人的颜涛兄自己,心中也并无定数。开讲前的几分钟,他还跟我说准备讲到十一点,留半个小时和现场的听众进行一些互动。我非常清楚,以他的漫谈加慢热式的说话风格,十一点肯定结束不了;以听众翘首以待的热切期盼,他也不好意思不多讲一点。但我绝没想到,为了这一次两个小时的公益讲座,他会在学生的技术帮助下,如狮子搏象般认认真真破天荒地准备了一份超过200个页面的精美课件,若以一个课时20个页面论,足足10个课时的体量。须知,这些年来,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颜涛兄作过的大大小小的类似讲座不计其数,是从来不用也不需要用课件的。须知,这个课件包罗了书法理论、书法鉴赏和书法创作等方方面面的内容,简直就是一部小而微的中国书法史!这哪里是一次简简单单的讲座啊?这是倾囊相授金针度人,这是真诚以待坦白交心!

微信图片_20200110152708.jpg

       讲座,是将自己的本真心性交给听众;创作,是将自己的生命状态融入艺术。非是真知灼见,不肯言说;非从胸臆流出,不肯下笔,这,就是颜涛兄定格在亲朋好友中间、定格在陌生的仰慕者中间、定格在安阳文化大讲堂中间的第一也是恒久的印象。至于他的一身瘦骨,满头白发,以及无数荣誉,倒还在其次。朱光潜在一篇谈及丰子恺的文章里说过:子恺自顶至踵,浑身都是个艺术家。他的胸襟,他的言谈笑貌,他的接人待物,无一不是艺术的,无一不是至爱情深的流露。我认为,将这样的评价移植在颜涛兄身上,他是完全当得起的。

       由此我还想到,咏梅馆长和亚明教授以极端信任的态度,力荐并放手让我客串这次讲座的主持人,决不是因为我的丰采不扬和马齿徒增,而是看在我是一个对写字略识之无的业余票友的份儿上,看在我和颜涛兄近三十年的友情交往的份儿上一一随着美誉度呈几何级数扩散,颜涛兄的朋友何止万千,但是,万千喜欢他的朋友中再多我一个,似乎也不算怎样的过分。这是我斗胆接下这个艰巨任务的心理基础。

       接下之后,倒也没怎么准备,而是凭借我对颜涛兄的整体印象和理解,有感而发,杜撰了一首绝句式的小诗,题为《颜涛兄讲座口号》。诗云:


书香事外若浮云,

金甲新风鹤不群。

折桂兰亭虽所愿,

文华高处亦幽寻。


       第一句,书香事外若浮云。状写书法在颜涛兄生活和生命中难以替代的至上位置,以及他看待这个世界、调理人我关系所秉持的态度和价值观;第二句,金甲新风鹤不群。总括颜涛兄在书法艺术上的守正创新和艺术风格上的高标独立。第三句第四句,折桂兰亭虽所愿,文华高处亦幽寻。提及颜涛兄在艺术追求目标和艺术理想实现之间所做的终极选择。

       基于这样的整体印象和事实判断,在主持讲座的一开始,我没有因循常规性的生平成就介绍模式,而是通过三句话,一个小故事,把我对颜涛兄的个人化的认识分享给可爱的听众。

       三句话之一,因为颜涛兄的书法艺术,我们安阳书法界有足够的实力与中国书法界对话;之二,颜涛兄是一个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书法家,一个因为坚持守正创新而具备了正大气象的书法家,一个注定要进入中国当代书法史的书法家,换句话说,要书写中国当代书法史,是不大可能绕开我们安阳的书法,不大可能绕开以刘颜涛为代表的甲骨文篆书创作的;之三,颜涛兄的本色是读书人,是一个有人文关怀的人,他青年时代就吟诗作文,文风有着鲁迅过客式的迷茫和野草式的激情。他的书法的勇猛精进得益于他的文化修养的潜移默化。为了印证我的说法,我又专门引了学兄江重会描述颜涛兄的一段话:“艺术是相通的,这不同形式的艺术之间内里的相通之处,一定是一个艺术家深刻独到的思想,是思想主导着艺术家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思想是艺术水准的分水岭,也是不同人的分水岭。”思想何来?思想来自因读书而生发的独立思考。正是在这一点上,颜涛兄是一个有真本领真学识的人,一个为文化发展付出真情取得成就的人!

微信图片_20200110152711.jpg

       一个小故事。1920年代中期,时为清华学生的梁实秋,到北京八道湾十一号请大学者、五四文学革命的理论家周作人教授讲座,周教授应约而去,坐在讲台上头也不抬地念他的讲稿,声音又小又难懂,以至于坐在第一排的学生都听不清楚,事后才在报纸上看到题目:《日本的小诗》。这个小故事说明,以纯粹的教学技术论,周作人的课的确差强人意。但据梁实秋先生说,学生几乎没有退场的,因为周有学问,学生尊重他的学问。

       颜涛兄的说话风格,就风趣和机智看 ,秒压周作人。不过,他的语言表达绝不属于老舍先生那种字正腔圆辩才无碍的类型,他也从不以此自矜。他的话,如同他的字,属于别一种语汇,这种语汇,好似话剧台词中的停顿,又像老树冬深时的虬枝,给人一种耐人寻味的间离感和朴质感。这不是我一个人的私见,他的仰慕者,也是我的学谊的党静月,曾经以女性化的细微体察,生动到位地描述过他的这种语态:“ 几个小时的讲座,我们忍受着他没有抑扬顿挫、没有节奏变化、基本口语化、不加凝练和修饰的曲沟普通话,即使费劲也不敢有丝毫松懈,因为他讲的全是集几十年功力和智慧的真知灼见,是沾着沙子未经淘沥的金子,时不时地金句频出,句句至理名言,打中你的求知七寸,让你欲罢不能,只好继续忍受下去,一直忍到一点结束。”也就是说,只要你有足够的耐心和悟透力,适应了他的这种语态,过了他无意抑或无奈中为你特设的这种语言关,那么恭喜你,你将能够心无挂碍心情愉悦地跟着他的节奏走,走到书法艺术的堂奥中。

       我在和朋友们私聊的时候,说过一句调侃的话,大意是:颜涛兄在艺术实践上大获成功,等于给男人和书法各树立了一套新的美学标准,丰富了男人或书法的美学体系。何意?原来我以为,玉树临风、英俊挺拔、珠圆玉润、正襟肃容这样一类形容男性或书法的词,最不济如形容我这样的营养过剩“土肥圆”一类的词,才称得上主流审美,才可以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没想到颜涛兄这样的苍茫斑驳萧疏荒简如枯树寒枝般的男性或书法,竟然堂而皇之地成功逆袭为正大气象,书坛偶像。看来,学书在法,其妙在人,诚哉斯言也!

微信图片_20200110152714.jpg

       说几句关于讲座本身的话。

       颜涛兄的这次讲座,其精彩高妙处前人之述备矣。我可会心共鸣者主要有二:

       第一,在中国文化与书法这样一个宏大的叙事框架下,颜涛兄令人信服地讲述了改革开放与书法艺术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窃以为,这是他的整个讲座的纲。考察中国书法史,民国以前,书法生态基本处于无组织无纪律的自发状态,书法学习也因社会条件和传播手段的单一性封闭性而困难重重,即使是热爱书法的帝王将相,也只是将个体对书法的喜爱作为修养,最多放大到极致,并无刻意提倡之雅兴和举措。即令到了1949年之后,高层和文化界对于书法是不是艺术这样一个问题,都难以达成共识。1966年至1976年十年间,是文化大倒退的寒流期,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经典艺术受到严重摧残和打击,市场上流行的书法碑帖资源不仅贫乏,质量也多数不高。这种局面影响所及,至于1970年代末的全国性书法展览,其中优秀的可以称作艺术的书法作品乏善可陈。1981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现代文明进程,中国书法家协会正式成立,当时的全国文联主席周扬在会上公开宣布,书法是我国的一门独特的艺术。从此,书法艺术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各种展览层出不穷,优秀碑帖琳琅满目,书法视野日益开阔,学习条件和途径也丰富多样。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书法勃兴的群众热潮,没有这种热潮,颜涛兄就不可能墨海弄潮,兰亭折桂,就不可能凭书法改变命运,进而泽被乡梓。唐代杜荀鹤有一首《小松》诗,颇耐咀嚼: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这诗,颜涛兄应该会感同身受的,也因为感同身受,他是完全有资格讲上述话题的。因为他本人就是改革开放和文化发展的真正受益者。

       第二,颜涛兄的讲座,不仅有文化上的宏大叙事,也有书法上的本体叙事。他以自己的创作经历和体验,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书法,什么是正大气象。在他看来,真正的书法一定是毛笔、书写、汉字三者缺一不可的。毛笔是介质,书写是主体,汉字是客体,三者共同构成了书法创作和审美的主要元素,遵循之敬畏之善用之,则是书法的正道,反之就是野道,是邪路,就是人们常说的江湖书法。有了对书法学习的基本认识,才可以沿着由技入道、技道双修的正道去临帖和创作,这个道,是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做为支撑的,是一种舞文与弄墨、读书与写字、内质与外形浑融而潜滋暗长的和谐的艺术境界。

       颜涛兄的讲座当然不止这些,仅仅是我做的这些挂一漏万的演绎,就足够笔者静思默想细细品味了。这不是说颜涛兄的讲座就很完美了,相反,我可以毫不费力地指出他的疏漏之处,比如,前松后紧,信马由缰。这还不算大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因为他的严重超时,我连当众对他表示敬仰的时间都没有了。

       我衷心希望,下次若再讲,颜涛兄能给我留点时间,让我好好地表示一下如滔滔江水般奔流不息的仰慕之情。


新年岁末草于三闲斋


作者简介

微信图片_20200110152719.jpg

       姬学友,安阳师范学院教授,鲁迅与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学术带头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河南省高校省级骨干教师,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者,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

       1984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后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分别获得文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012-2013学年度为北京鲁迅博物馆高级访问学者。

       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和研究。研究领域和方向为:鲁迅与中国现代作家作品,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史,中国现代作家书风。

       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鲁迅研究月刊》、《南开学报》《当代作家评论》等国内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若干篇。出版《从外围接近鲁迅》《李何林论稿》《意象的风景:中国历代题咏诗研究》《现代中国文学漫步》《走进钱钟书的<围城>》等学术专著,另合作编著《台静农全集》《中国现代文学专题》《中国散文通史·现代卷》(上、下)等专业书籍多种。

       学术论著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三等奖3项;教学成果获河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

       业余习字。作品多次获奖、发表、入集。公开出版《现代散文诗钢笔楷书字帖》《书法艺术》等书籍和教材。2013年11月在北京和安阳两地举办过个人书法展览。


觉得好就分享吧:
    艺术家推荐
    新进艺术家


官网




未来之星